四十有三,感慨若幹
原創-
2023-09-04 09:27:20
-
1865
從上一周開始在公司內部開展以部門爲單位的“我有話說”溝通交流活動,主要還是跟團隊的小夥伴們進行各種的溝通、對齊。期間也陸陸續續地和大家講一些自己的經曆和感悟,今天的這篇公衆號文章就沿著這個方向來做下總結吧。
作爲80后中最大的一员,今年已经四十有三。不惑之年后已经又有三年,作爲一名积极的创业者,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不会逢秋悲寂寥,但感慨肯定还是有的。就先从身体开始说起吧。
四十感覺是一個定時器。人肯定是被某種神奇的機制設計好了,一到四十,這個定時器就開始執行了。首當其中的就是身體。我算不上運動積極分子,平時飲食作息也還算規律(創業不靠關系,所以接待很少),所以身體還算好。但四十歲以後,會明顯感覺身體機能下滑比較厲害,而且這種下滑不是按照人的平均壽命呈線性下滑,是感覺非常明顯地陡峭式下滑。對我的挑戰就是精力不夠、容易疲勞,然後開始有白頭發,再加上這幾年新冠,睡眠時間明顯不夠。
我的應對措施就是積極運動,補充自己的體能,來對抗這種身體機能的下滑。我遊泳已經有六七年了,最近一年多開始練習瑜伽,再加上散步。收獲就是能夠保證自己有足夠的體能儲備和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公司管理方方面面的挑戰。在運動過程中還能收獲一些新的知識和新的認知。
所以第一個感慨和總結就是人過四十天過午,保持運動,保持快樂。
四十以後,就開始更頻繁地面臨生老病死,面臨各種的告別。以前小時候看小人書,說伍子胥一夜白頭,總感覺是誇大其詞,就當作是小說看好了。但三年前的夏天父親去世,短短幾天內,自己的頭發就灰白了很多。父親這一生精彩紛呈,成就要遠遠高于我們姐弟幾個。其實不管從哪些角度來看,我都不應該悲傷。就是感覺生命從此不完整了。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我們這一代人,與父母之間不擅長感情表達,彼此之間的關心,總是會變成各種習慣和執念的對抗。總是感覺還有很多話沒有說,還有很多事沒有做。我是過了三年多,才逐漸從這種情緒裏面逐漸走出來。回過頭看,這三年裏,對生老病死有了更多的思考,現在能夠以更豁達的心態來看待死亡,從另外一個方面也促使自己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目標和價值,也讓自己信念更加堅定。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學會接受告別,尋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是我的第二個感慨和總結。
人常說四十不惑,以前對四十不惑並不是很理解。人怎麽可能到了四十歲就啥都明白了呢?現在再來看這個問題,也有各種不同的解讀。我自己的感悟就是之前有很多事情搞不明白,還會去想著搞明白。四十以後,有的事情就不想去搞明白了。事情不想搞明白了,也就無惑了。所以用四十無惑来解释会更好。从这个角度来解读,一个人四十以后应当更加专注聚焦,减少自己的关注圈,加强自己的影响圈。这样我们就可以活得更加地从容、坚定,也能够给到家人、朋友和其他人更多的幫助。
怎麽做到無惑呢,我的方法就是切割。跟自己影響不了的、改變不了的人做切割。跟自己做不了、完成不了的事情做切割。跟無意義的興趣、愛好做切割,保留最有價值的興趣和愛好。跟無意義的社交做切割,跟無意義的消費做切割。切割以后,我们更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可以聚焦到更值得我们幫助的人上面,专注到更需要我们去完成的事情上面,专注到能够提升自己的兴趣爱好上。
果斷切割,方能無惑,這是我第三個感慨和總結吧。
說這麽多,其實更想通過自己的經曆和思考給我們團隊的小夥伴們提供一些參考。每個人的路都需要自己走,希望小夥伴們可以提前來思考這些問題,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讓自己成長、成熟,讓自己的人生健康快樂、堅定、從容、無惑。
-
禅道産品
禅道開源版 禅道企業版 禅道旗艦版 禅道IPD版 -
核心功能
産品管理 項目管理 質量管理 效能管理 -
使用文檔
基本版手冊 企業版手冊 旗艦版手冊 IPD版手冊 開發中心手冊 -
幫助中心
积分問答 常見問題 論壇交流 使用視頻 Gitee GitHub -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禅道軟件 最新動態 禅道活動 -
禅道社區
禅道博客 積分排行 積分商城 禅道書院 -
聯系方式
聯系人:丁芝 電話:17663906485 微信:17663906485 Q Q:1481227768北京、上海、深圳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