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安全管控如何實現事前預防?
原創-
2025-08-18 09:30:00
-
117
本篇目錄
大家好,我是陳哥。
我前几天看了FortiGuard Labs发布的《2025年全球威脅趨勢報告》,裏面寫道:全球範圍內利用系統漏洞發起的攻擊已累計超970億次。其中,亞太地區占比達到42%,依舊是全球網絡安全風險最高的區域。
過去,代碼安全防護總要等到開發快收尾時才介入。那時候開發周期長,這種模式還行得通。但現在項目的叠代速度大大加快,完成周期短到以周甚至天來計算,傳統模式早就跟不上趟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全左移”的理念慢慢興起。而這一理念的落地,離不開對代碼質量安全管控邏輯的重新梳理。
質量安全管控的核心目標,在于通過系統性措施規避風險,而非單純應對已發生的問題。實現事前預防,需要從流程優化、技術應用等多維度構建防控體系,形成全鏈條的風險攔截機制。

一、明確的編碼規範
在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老板:你來弄個團隊代碼提交規範》中詳細寫了禅道的編碼規範、測試規範以及提交規範。
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直接去看,這裏就不贅述了。
一旦這些規範形成落地的文檔,就能從根上減少因爲習慣不一樣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規範一明確,新人上手也能少走不少彎路,團隊協作效率也上來。在遇到問題需要回溯的時候,排查起來也比較省事。
二、技術工具的深度應用
嘗試在開發階段嵌入自動化檢測工具,可實現風險的實時攔截。
舉個例子,
禅道DevOps平台掃描功能的掃描計劃整合了關聯代碼庫、掃描分支、掃描範圍、掃描方案以及觸發器等要素,能按照預設策略對代碼進行掃描。
通過掃描計劃,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項目特性定制掃描任務,及時發現代碼中的缺陷、安全隱患等問題,保障代碼質量,降低項目風險,確保項目在開發、維護等各階段的代碼都符合質量要求。
此外,静态代码分析工具也应该与开发环境集成,在开发者编写代码时提供实时反饋,如 IDE 插件可在输入违规代码时及时标红并提示修正方案。
三、剛性的研發流程規範
很多流程規範停留在倡導層面,並沒有落地到執行層面。一旦流程變成了表面功夫,就形同虛設。我們團隊前段時間剛剛開始實行研發流程規範3.0版,根據一些真實的研發問題重新調整的規範。
想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技術設計這個問題。
不少团队出问题,往往是技術設計太随意。很多团队都是将技術設計交给开发,让开发在迭代时顺带着做了,结果大多是敷衍了事,给后续开发、测试和系统优化埋了不少雷。
禅道所采取的辦法就是:把技術設計从迭代里单独拎出来,硬性要求提前做。
叠代啓動前,專門留三天給技術團隊做設計。當然,這三天並不是額外加的,是我們在研發流程調整出來的。
我們要注意:我們得找些老員工當設計牽頭人,免得責任不清、沒人擔事;設計方案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必須進行集體評審。《禅道研发流程规范 3.0》裏也寫清了各部門的設計和評審負責人,誰的事誰扛。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技術設計就从模糊的、靠自觉的活儿,变成了有明确时间、有负责人、有评审、有宣讲的事情,从根上保证了方案质量,这就给整个迭代打了好基础。
再說一下計劃會的變化。
传统定义的计划会一般都是産品经理一个人说,信息可能出现传不透的问题。
現在,禅道計劃會采取了驗證的方式,確保信息能夠傳遞並實現閉環:
第一步,技術設計讲解。就像前面說的,牽頭人先把方案講清楚,讓團隊對“怎麽幹”有共識。
第二步,開發反講需求。需求分到人後,不急著動手,先讓開發自己講講對需求的理解,確保沒跑偏。
第三步,測試把核心用例落地。開發講完後就輪到測試了,得把需求落到具體測試點上,比如要測什麽、任務怎麽拆。
这样,单向的需求灌输变成了开发、测试、産品之间的多轮互动确认,大大减少了因为理解偏差导致的后期返工。
看似前期多花了點時間,其實給整個叠代省了不少事。
完整版研發流程規範可備注【流程3.0】獲得
代碼質量安全的事前預防,本質上是通過標准化、工具化、流程化的管理,將風險控制在開發過程的早期階段。
它需要技術工具與人工管控相結合,規則約束與能力提升相呼應,最終形成“預防爲主、全程攔截”的管控模式。
只有將事前預防的理念貫穿于編碼、測試、評審的每個環節,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代碼質量安全水平,爲系統穩定運行提供堅實保障。
-
禅道産品
禅道開源版 禅道企業版 禅道旗艦版 禅道IPD版 -
核心功能
産品管理 項目管理 質量管理 效能管理 -
使用文檔
基本版手冊 企業版手冊 旗艦版手冊 IPD版手冊 開發中心手冊 -
幫助中心
积分問答 常見問題 論壇交流 使用視頻 Gitee GitHub -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禅道軟件 最新動態 禅道活動 -
禅道社區
禅道博客 積分排行 積分商城 禅道書院 -
聯系方式
聯系人:劉璐 電話:18562550650 微信:18562550650 Q Q:2845263372北京、上海、深圳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