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過,你的企業是降本增“效”還是降本增“笑”?
原創-
2024-12-24 15:10:00
-
1381
本篇目錄
最近這段時間,互聯網上發生了很多大事:
-
極越汽車突然宣布破産解散;
-
養樂多上海工廠關閉;
-
網傳海信大規模裁員;
-
……
2024年即將結束,如果給2024年打個標簽,有人說是“愈加魔幻”的一年,有人說是“挑戰激增”的一年,也有人說是“生存指數飙升”的一年。
根據裁員追蹤機構layoffs.fyi提供的數據,截至12月,2024年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員了14.9萬人,覆蓋了互聯網、電子通信、半導體、AI等多個領域……被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性事件包裹著的一年中,“大廈傾塌”似乎成爲市場中的尋常事件,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可能隨時墜落。企業亟需考慮的是:如何先活下來。怎麽活?無非“降本增效”。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研發效能中的一些坑,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思考。感興趣的夥伴可以繼續往下看。
職場內卷?不,他們其實在“表演”
說到增效,一些管理者會采用一些粗暴式的方式——增加員工的工作時長。
通過擠壓員工的時間來達到提高産出的效果。員工看似在吭哧吭哧地加班工作,實則在表演加班,一些員工甚至被動裹挾加入這場表演中:即便無事可做,也要留在公司磨洋工。加班,不是工作效率高的表現,把員工效率寄托在工作時長上,這本身就是一種“懶政“的行爲,看似在增效,實則在“增笑”……
软件开发是一个创造性很高的过程,开发者之间的效率相差很大。比如,10x程序员的生产效率可以达到普通开发者的 10 倍。其实,不仅是个人,团队间的效率相差也很大。所以,相比工作时长而言,公司更应该关注的是研发效能。
KPI考核?你已陷入古德哈特定律魔咒
聊到研發效能,就不得不提到度量這個話題。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說“一個事物,你如果無法度量它,就無法管理它”。
要想提高研發效能,首先解決效能的度量問題。如何度量,不少企業會直接采用KPI,恭喜你,作爲管理者的你踩了第一個坑。
爲什麽?一起看一個關于度量很經典的故事:
“一個公司宣布使用Bug修複數量來做度量,每修複一個Bug獎勵10美元。消息一出,開發人員歡呼雀躍。
一个程序员当场表示,当天下午就要给自己写出一辆汽车。因为他能写出很多简单的 Bug,然后修复它们。”
不少企業都會不自覺地陷入故事中的情況,也就是古德哈特定律中提到的:“當一個政策變成目標,它就不再是一個好政策。”
同样,当度量与绩效挂钩时,也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虽然指标上去了,但没给有给软件産品带来任何好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 · 奥斯汀在他的书中《衡量和管理组织绩效》,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结论:如果你不能度量一个事物的所有方面,那就不要去度量它。否则,你将得到“做数字”的欺骗行为。
一旦涉及自身利益,人們就總想從中獲取更多有益自己的東西。當我們把度量變成一個指標遊戲時,永遠不要低估人們在追求指標方面“創造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之我們不應該純粹面向指標去開展工作,而應該看到指標背後更大的目標,或者是制定這些指標背後的真正動機。“
效能度量局部優化?不,是全局惡化
除了把度量當成指標來執行外,還有一種情況:管中窺豹,忽略全局。還是講一個故事:
有一家創業公司,他們每個月都會看結果指標,並且試圖從這些結果指標去倒推指標變化的原因。但由于缺乏過程指標的分析和改進,導致他們每次操作都十分痛苦,最終都是拍腦袋定的。雖然從他們的整體結果來看,效率確有提升,追問爲什麽,自己卻不能說出確切的原因。
原因就在于他們過分重視結果指標,而忽略了過程指標,尤其是跟提效措施對應的過程指標。改進動作重點要做的事情,正是藏在過程指標中的,單純盯著結果指標,會缺失抓手,導致數據好的時候找不到原因,數據不好的時候沒法發力改正。
很多公司有豎井(silo)存在,所以常常會把注意力放到某一兩個豎井上,進行局部優化。但是,局部優化並不代表全局優化,甚至會讓全局惡化。
這樣的問題,在按職能劃分團隊的公司很容易出現。因爲在這樣的組織劃分下,更容易出現豎井,自然就更容易按照豎井來考慮小團隊的表現。如果你的公司基于職能劃分,一定要多加留意。“
團隊協同,上下左右不同欲
《孫子?謀攻》中有這樣一句話:“故知勝有五……上下同欲者勝;”
我們都知道,當組織要進行改變時,一定是要TOP-DOWN的推進,先得到高層的支持才好開展。雖然研發效能的優化方式是面向管理者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不顧及團隊的想法,尤其是研發過程中最龐大的群體——開發者。
如果用一套繁雜的規範去“框住”所有人,往往適得其反。所以管理者們在推行時,可以給開發者們提供更明確的目標、更優秀的研發工具、更精簡的協作流程,但千萬不要過度控制,而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尊重和發揮個體智慧。這樣就能凝聚全員力量,逐步實現上下同欲,推動研發效能提升與組織變革順利進行。
研發效能黃金三角,讓研發效能1+1>2
研发效能有三个关键维度:工程实践、效能度量以及工具。三者相互交织,构成了研发效能的 “黄金三角”,它们的协同运作也是实现研发效能最大化的关键所在。
如何理解這三者的關系,以禅道爲例:禅道團隊將自己親自驗證並成功的優秀實踐固化、沈澱到工具中,形成了一套工具: “研發效能提升解決方案”。同時,工程實踐又能通過這套工具來支撐其落地。企業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産生的大量研發數據又能形成效能度量中的效能洞察。效能度量又可以反過來持續觀測工具産生的數據,進行下鑽和深入分析。如此循環,構建出一套完善的研發效能改進體系。
如果您對禅道禅道研發效能提升解決方案感興趣,歡迎掃碼聯系阿道,獲取禅道研發效能解決方案介紹及演示:
(备注:研发效能,获取産品演示及介绍)
裁員潮下,個人該如何?
研發效能,只是公司的事情嗎?當然不是。
35歲的行業魔咒、裁員,加上極不確定的行業局勢,三重buff疊加下,開發者們紛紛高呼:頂不住了!
从职业发展来说,高效能的开发者能够迅速且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展现出出色的问题解决与交付能力。这种能力是幫助拓宽自身技术与管理的发展道路的充要条件。
隨著技術叠代加速,行業對開發者能力要求日益嚴苛。當開發者積極重視並持續提升研發效能時,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穩立潮頭,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與職業發展的長遠穩健。
最後想說,提效是個無止境的事情,研發效能提升是每一個研發團隊所追求的。這需要企業和團隊、個人多個維度的不斷努力,才能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同成長與發展。2025年,一起繼續加油吧!
-
禅道産品
禅道開源版 禅道企業版 禅道旗艦版 禅道IPD版 -
核心功能
産品管理 項目管理 質量管理 效能管理 -
使用文檔
基本版手冊 企業版手冊 旗艦版手冊 IPD版手冊 開發中心手冊 -
幫助中心
积分問答 常見問題 論壇交流 使用視頻 Gitee GitHub -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禅道軟件 最新動態 禅道活動 -
禅道社區
禅道博客 積分排行 積分商城 禅道書院 -
聯系方式
聯系人:金娟 電話:18562856230 微信:18562856230 Q Q:1826606239北京、上海、深圳分部